1界面:一巴掌拍扁了仨
上半年的各种技术(开发者)大会基本已经都把大家的脑洗了一个遍,尤其是苹果、谷歌和微软这三家分别发布了各自最新的移动操作系统——iOS8、Android L和WP8.1。作为目前最主流的移动平台,这注定又是一场血雨腥风,而各自的拥趸们也开始了捍卫之路。
我们发现在三场发布会上都听到了观众这样的声音:“无耻抄袭!抄了谁谁谁的!!”,这种事情似乎说也说不清,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三个新系统放到一起来看看,然后再下结论。
界面:一巴掌拍扁了仨
纵观这三大新的操作系统,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那么的相似——全都被拍扁了。是的,自这次Android L的全新设计风格“Material Design”推出之后,这三个系统算是殊途同归了,至少在界面上是如此。
要说到扁平化,似乎最先实现这个概念的是WP系统,通过极简的符号化图标和大量的文字构成的一个系统,在当初推行的时候也是受到用户的质疑。但现在看起来似乎人们正在慢慢接受这个概念,那就是简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其实是一个不断校正的过程,比如我们看到WP8.1也从最初极简得连个性化背景都抛弃的极端,也开始往丰富的定制化校正。在WP8.1中用户已经可以自定义个性化的把桌面背景以及锁屏解锁方式。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iOS上,只不过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从iOS7开始新界面就从以往拟物化的的多彩界面,转变为更抽象更单色的简单风格,这一设计一直延续到了iOS8。这次iOS8的界面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调整,而是在扁平化的基础上做了细节上的微调。
最后来看看Android L。Android当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开放性赋予了应用开发者采用更多个人理念的权利,但结果就是应用的平台辨识度很低。尽管谷歌总是会在Nexus系列机型上采用原生界面来示范自己的设计理念,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然而从现在开始,一套视觉感极强、辨识度极高的设计语言被开发出来,这就是前面说到的“Material Design”。通过多彩的色彩、图标和动画展现出一个动态的应用,而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设计风格仍然是扁平化的范畴。谷歌希望开发者们能够通过这套新设计语言来设计自己的产品,一来提升应用的视觉体验,以来也能够加深平台的标识。
总结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在界面扁平化方面似乎并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各自校正的过程,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平衡。艾维曾经说过,拟物化是为了让大家习惯触屏设计,而移动平台普及至今,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内容的本质上来。这或许就是扁平化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出,各平台现在都希望能够掌握一定的控制权,希望开发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即使是开放如Android,不也推出了Material Design统一的设计语言吗?尽管不是强制性的,但也表明了谷歌的态度。在平台竞争的今天,如何提升平台的辨识度和整体感尤其重要。
2如出一辙的通知中心
如出一辙的通知中心
当是在I/O大会上看到Android L的消息通知新特性时,我就预感到肯定出现“Android不要脸抄袭iOS8”的论调。的确这哥儿俩实在太像了,像到没人议论都不科学的地步。具体怎么个像法我们下面就会看到。
在锁屏界面,现在Android L和iOS8都可以显示具体的消息通知,包括消息的内容,只要滑动或是其他的操作就可以进行回复或标记等操作。我们发现两者甚至在表现形式上都惊人的相似。
另外在顶部通知栏上也有着类似的设计,即消息到达时弹出的通知条,点击也可回复或是忽视。这些设计都绕过了通知中心来处理即时消息。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iOS8已经开放了通知中心的API,允许第三方应用插件在通知中心显示,也就是我们在Android上很久以前就看过的“小部件”。用户可以在通知中心中看到一些像天气、日程安排等图形化的内容了。
这些似乎都存在的“抄袭”的问题,但这几乎是一个搅不开的局:Android用户会说iOS的通知中心抄了Android,而iOS用户也会说Android L的通知消息全是抄iOS8的。而我们想说的是,在相同的用户需求没有更优解决方案时,采用同样的设定似乎是必然的。
下面这个例子就很可以说明这个问题。WP8在最开始就提示了自己的通知系统理念,即通过各应用动态磁贴来表现新的消息。但是在WP8.1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传统的通知中心来了,而这正是用户自己提出的需求。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微软是应该继续坚持自己的独特理念,还是迎合用户的“大众脸”需求?
现在WP8.1的通知中心还像Android一样集成了一些快接开关设置,只不过目前只有四个可自定义按钮。iOS8则继续将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分离,在控制中心中则可以完成快速开关、调节音量等操作。
对于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这样的功能模块,我们最好将其理解为一个系统的“标准配置”,抄袭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只需要知道谁的功能最好用,而就目前看来Android的通知中心仍然是最好的。
3集成即时通信的短信
集成即时通信的短信
在iOS8中,iMessage的改进是苹果重点突出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赋予了iMessage发送更多类型多媒体的能力和对群聊的支持,除了原有的文字之外,现在还支持发送语音、图片和视频。事实上这就像我们国人常用的“微信”,然而我们关注的却是在“整合”这个方面。
在Android L中我们也看到了相类似的设计,就像iOS将iMessage即时通信和传统SMS短信集成在一个应用里一样,Android L的会话应用也整合了自家的Hangout服务。这项服务支持谷歌账号之间的即时通讯,甚至实时视频(苹果Facetime类型的服务)。
这似乎也是一种趋势,除了一个例外——WP8.1。其实在原本的WP8中微软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短信和MSN集成在一个应用当中,但是由于MSN服务的关闭,这部分也被相应的拿掉了。现在原本MSN的服务被整合到了Skype中,并单独成一个应用。其实我们倒希望Skype也能整合到短信应用中去,甚至可以集成到电话中去,毕竟Skype比苹果和谷歌更具优势的是,它可以直接与手机和固话进行联系。
在几年前,对话式的短信方式取代了传统一条一条的短信,到了现在,整合更多网络通信的短信应用也是一种必然。毕竟用户的需求只是通讯,至于是网络还是SMS不应该在考虑的范围内,这些都将交给系统自己去整合处理。
4“突然”需要的多任务
“突然”需要的多任务
这里我们顺便聊聊多任务的东西,因为iOS8的多任务界面里还加入了一个“常用联系人”列表,算是一个很贴心的细节改进。不过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多任务现在也成为了一个“标配”性质的系统级功能。
在这三个系统中,Android是最早引用多任务界面的,在这次Android L我们获得了一个更漂亮的多任务窗口,具体的形式却有些像Safari浏览器的多标签切换界面。
Android L多任务
苹果是在iOS7中引入了多任务卡的概念,现在我们也将其视为常用功能之一了。在iOS8中苹果进一步改善了这个界面,回想一下在适应这么个功能之后,我们还能回到那个iOS6的模式吗?
最后一个迎来多任务界面的是WP,这个功能在WP8.1中将继续保留,并获得了改进。现在WP8.1用户可以通过“×”号关闭任务,也可以下拉关闭。
在多任务界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说太多的,因为它们的功能太单一,而就目前来看iOS8的似乎更好一些,仅仅因为那个常用联系人的巧思。
5其他的相似之处
其他的相似之处
智能语音助手
微软这次在WP8.1中重点推出了一项智能语音服务Cortana,至此三大系统算是都有了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Android L中的Google Now得到了很大的改进,iOS8也赋予了Siri更多的功能。
就目前来看,Google Now依靠谷歌在互联网搜索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应该是现在三者中最强大的。其次虽然Cortana是最后推出的,但是有Bing做靠山也支持更多的网际搜索和学习成长型,大数据处理更有经验。反倒是最早推出的Siri现在仍然有些流于表面,这也是由于苹果在互联网技术上的薄弱。
应用环境
这次iOS8最大的改观就是苹果对于开放的拥抱,尽管这也是有限度的,但也呈现出了这样的趋势。现在开发者可以获得更多的API来开发更多的东西,比如以前无法涉足的输入法等等。指纹解锁的API也开放了,还有健康方面的HealthKit项目,开发者有了更多的机会,用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开放自来就是Android的基因,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Android L中谷歌禁用了锁屏界面的插件,也就是说开发者不再能够在锁屏界面安装插件了。开放的Android怎么会收回权限呢?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校正的过程,从完全开放向相对的开放过渡,是不是发现iOS的归途一样?
至于WP,适度的开放本就是微软的传统,从Windows时代开始就是如此,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WP也会朝着这条路迈进。其实WP本身具备的权限非常多,现在看不到是因为开发的应用还有些少。
最后回到我们一开始提的“到底谁抄袭了谁”,看完全文我们会发现似乎并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三大系统都站在自己的起点向着应该的那个方向发展和改进,只不过这个方向是那么的相似。至于方向为什么会相似,我们的思考是在当前环境下用户的基本需求是相似的。
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到“校正”这个词,Android由开放变得相对限制,iOS由封闭变得相对开放,iOS从华丽变得相对简洁,WP又从极简变得相对多彩,这就是校正的过程。
最终即使过几年就会发现三大系统几乎变成一样了我们也不会奇怪。系统终究是最底层的东西,这只是一个平台,而真正该被关注的是平台上的各种应用软件。所以系统的对决最后终将成为生态环境的对决,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功能之争。
和PC的Windows独大,Mac OS小打小闹不同,移动领域是Android L、iOS8、WP8.1三大系统并驾齐驱,因此竞争也就格外激烈。今年三大系统都推出了新版本,有很多地方还都特别相像,究竟是流行趋势,还是互相抄袭?
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