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刚刚在昨天公布了自己的新款游戏主机PS4 Slim和PS4 Pro,这时候就又到了玩家们开始集体吐槽微软Xbox One的时候了。其实关于微软自己把Xbox One“作死”的言论从微软在今年公布统一Win10全平台并取消Xbox独占的战略以来就不曾停过。但是作为一名理智的玩家,自然不能本能地跟着信仰乱喷,所以今天的《热点大家聊》我们就来聊聊,作为一个以系统软件起家的公司,微软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了不跟大苹果抢头条,我拖到今天发容易么?)
首先,微软这次最被吐槽的是取消了原本的Xbox平台独占策略,很多买了Xbox One的玩家觉得受到了欺骗,因为他们就是为了那些独占游戏才买的Xbox One。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独占游戏”这个概念的起源。
其实在游戏历史上,“独占”的概念远远早于“全平台”的概念,电子游戏诞生之初其实都是独占的。在那个年代,PC游戏几乎连影子还没有出现,游戏都是在专门的游戏机上运行的。
那时候,每家游戏机公司为了争夺用户都在各自为阵地推出自己的机种,而且由于早年产业初期形态,每家公司所使用的标准和设计理念都不相同,所以完全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早年的游戏也没有办法做到兼容市面上所有的游戏主机。
结果早期的电子游戏几乎都是游戏机厂商针对自家的机器自己开发,这就是最早的独占游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独占并不是主观上为了独占而独占,而是在技术限制下最自然的选择。
但是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只生产游戏的游戏公司,他们没有自己的主机产品,而是专门为市面上的游戏机提供游戏产品。这时候虽然这些游戏公司仍然会为某些主机定制游戏,但是独占的概念也开始弱化了,那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移植。就是一款成功的自主品牌的游戏可以开发成不同的版本提供给不同的游戏机厂商,作为一个游戏公司当然不会管这种行为是否会影响各家主机的销售,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游戏能够卖出更多份。
不过由于市场上的机种实在太庞杂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公司都有能力做到全机种覆盖,所以往往还是会选择卖得最好的一款主机作为主要开发平台。结果就是在那个时代,独占游戏仍然是主流的业界模式,比如你想玩马里奥就必须买任天堂的设备,想玩索尼克就必须买世嘉的机器。
而真正缔造了现如今这一整套完整的游戏+游戏机营销体系并发扬光大的就是任天堂了,这一套体系也被叫做“任天堂模式”。凭借着恐怖的第一方游戏品质,任天堂在雅达利溃败后迅速崛起,同时也让更多的游戏开发者把目光投向任天堂,加上任天堂严苛的游戏品质审查机制,业界出现了“优质平台-吸引优质游戏-更多的用户-更优秀的平台-吸引更优质的游戏”这样一个绝对的良性循环,可以说这个模式的诞生完全是个偶然。
有意思的是,这个模式的缔造者任天堂也在昨天选择上了苹果的船,一贯坚持自家主机独占的马里奥都上了iOS,相信我这仅仅是个开始。
这里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篇名为《任天堂模式的秘密:一个巨大的偶然》的文章,写得非常透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游戏机现行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拆分:
1.游戏专用硬件销售作为核心。这些硬件纵然添加再多功能,其核心用途,和用户的购买理由是且只是玩游戏。
2.硬件厂商控制游戏主机上的游戏质量,在主机商发售中、高质量的游戏,并协助进行宣传与销售。不满足硬件厂商制定的标准的游戏,不能够在该游戏主机上发售。
3.硬件厂商从出售的每一款游戏中收取高昂的授权金,以获取自身的利润。
4.虽然不成文,但每个硬件厂商事实上以亲自开发、第一方投资或官方推荐的形式支持该游戏主机上的游戏开发业务。
也就是到了这里,主观上的独占游戏才真正诞生,这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机运营体系,其中的任何一环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我们说的独占游戏也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