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测试
我们经常会看到各专业杂志、网站上介绍到一款PC(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时,都会引用大量测试数据,这些测试数据来自不同的测试软件。也许不少读者和网友并不清楚这些数据具体代表着什么。那么,问题自然会被提出——我们为什么需要测试?
目前市场上的计算设备不仅品牌众多,即便是统一品牌也都有各种不同型号的产品,这种现状将消费者带进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来消费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产品,在做出决定时却很头疼。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不妨来看看具体的例子:如果消费者去卖场中想购买一款14英寸笔记本电脑,他的预算是5000元之内,推销人员很可能向他推荐采用了APU C50的某品牌X43U,而不是基于Core i3 2310M的同品牌 X43SJ,推销人员往往会说:您不妨看看X43U,它和X43SJ是一样的,但是更便宜,而且是用了最新的技术哦。
事实上这两款产品的模具完全相同,但硬件配置和性能表现却大相径庭,当然价格也相差了1000元,推销人员真的会帮你节省这个差价吗?更多的情况是,你花了X43SJ的价格买到了本应便宜得多的X43U——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退一步说,就算是他们有足够的“人品”,没有欺骗你,那么4000元买的X43U真的能满足你日常应用的需求吗?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在于OEM厂商,他们的做法可以理解,每个OEM都希望自己的产品线尽量丰富,从而从配置、价格上区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这该怪谁呢?推销人员欠缺职业道德当然应该谴责,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之前对目标产品的性能、配置、价格有大致的了解也是必须的。配置和价格是摆在明面上的,至于性能,我们该怎么了解呢?我们怎么知道APU C50和Core i3 2310M哪个性能好?
事实胜于雄辩。正是有了这些测试软件,有了测试工作人员通过劳动得出的测试结果,消费者才能够辨清真伪,推翻卖场中那些销售人员的说辞,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事先知道X43U的性能测试得分为54,而X43SJ的同一得分为127,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高达1.35倍,面对推销人员“他们是一样的”这种话,你还会相信么?
不仅仅对消费者来说,即便是政府采购行为,也需要有一个性能基准作为标杆。目前政府采购机型都有相关测试数据作支撑,只有产品的性能达到或者超过这一标准,才能够进入政府采购列表——由此看来,测试软件、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