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通过特定方式或媒介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广义上,它是信息相关方在不违背各方意愿的前提下,利用任意方法和介质,将信息准确、安全地从一方传送到另一方的过程。
1、 传递信息的方式
2、 通信即是数据交换过程。
3、 各系统通过线路实现数据的互相交换。
4、 通信旨在实现数据的两端传输与交换。
5、 完整通信系统包含发送端、接收端、数据转换接口以及实际传输数据的信道。
6、 通信类型多样
7、 并行传输的通信方式,简称并行通信(Parallel Communication),是两种通信方式中的一种。
8、 另一种是串行通信。
9、 并行通信每次可传输8位数据,即1个字节。
10、 串行通信逐位传输,每次仅传1位,完成1字节(8位)数据需8次操作。
11、 两者间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差8倍。
12、 两种通信方式各具特色,串行通信能长期存在,必有其独特优势。
13、 并行通信的优点是每次可传输8位数据,但传输中数据电压易受线路和干扰影响,导致电平变化。主要问题是电压衰减和信号间相互干扰,可能影响数据准确性。
14、 这会导致数据传输出错,通信距离越长,问题越突出。所以并行通信通常用于短距离传输场景,例如电脑主板上的并口LPT1,主要用于和并行打印机通信。
15、 串行通信每次仅传输1位数据,由于只需处理单一数据电压,因此数据不易丢失。加上一些校验措施后,串行通信的出错率进一步降低。在系统控制领域,串行通信端口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没有因时代发展而被淘汰,反而不断突破规格限制,向着更高性能演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16、 传输参数:
17、 波特率是通信速度的衡量标准,表示每秒传输的位数。通常RS232的波特率为19200,即每秒传输19200个位。
18、 数据位:用于衡量通信中实际有效数据位的参数。
19、 计算机发送信息包时,实际数据位数通常为5、7或8位,而非8位固定值。具体设置取决于所传输信息的需求。
20、 实际数据位由通信协议决定,包泛指所有通信情况。
21、 停止位:标识数据包的终点位置。
22、 典型值为1、1.5和2位。
23、 数据在传输线中进行定时,而每个设备都有独立的时钟,这可能导致通信中两设备间存在轻微的不同步现象。因此,停止位不仅标志传输结束,还让计算机有机会校正时钟同步。停止位数量越多,对时钟不同步的容忍度越高,但数据传输速率会相应降低。
24、 奇偶校验位:串口通信中一种简易的错误检测方法。
25、 检错方式有四种:偶校验、奇校验、高电平校验和低电平校验,也可选择无校验位。
26、 对于偶校验和奇校验,串口会在数据位后添加一位校验位,确保传输数据中有偶数或奇数个逻辑高位。
27、 以数据011为例,偶校验时,校验位为0,确保逻辑高电平为偶数;奇校验时,校验位为1,从而实现3个逻辑高电平。
28、 高位与低位未真正检测数据,仅通过设置逻辑高或逻辑低进行校验。这使接收设备能知晓位状态,从而判断通信是否受噪声干扰,或传输与接收数据是否存在不同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