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NDK中atomic使用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阅读与支持。
1、 最近尝试用NDK开发一个多线程的智能指针,却发现应用层无法调用内核提供的原子操作函数,也无法针对不同CPU架构适配Linux的原子操作。由于手机处理器种类繁多,缺乏统一支持,导致实现跨平台原子操作变得十分困难,难以确保兼容性和稳定性。
2、 经过长时间查阅文档,最终发现相关原子操作的定义位于sys/atomics.h文件中,具体说明可参考ANDROID ATOMICS OPERATIONS文档内容。
3、 自增操作通过内置函数实现:`__ATOMIC_INLINE__ int __atomic_inc(volatile int *ptr)`,该函数对指针指向的整数值执行原子加一操作,并返回加一前的原始值。其实质是调用编译器内置的`__sync_fetch_and_add(ptr, 1)`函数完成原子性递增。该实现基于NDK R9环境,底层依赖Linux系统提供的原子操作支持,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避免竞态条件,适用于需要高效、线程安全自增操作的场景。
4、 将_new的值写入指针所指向的地址,使用do{}while循环确保赋值完成后ptr指向的值不再被修改,实质上是调用Linux下的比较并交换操作来保证原子性。
5、 当指针ptr所指向的值等于old时,将其更新为_new,该操作具有原子性。函数返回ptr的原始值。而__atomic_cmpxchg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若ptr当前值与old相等,则更新并返回0;若不相等,则不更新并返回1。这两个函数均用于实现无锁的原子操作,常用于多线程环境下的同步控制,确保数据在并发访问时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6、 默认采用最小化的C++运行时库,若需更换,可在Application.mk中通过APP_STL指定所需库。需注意,目标设备或模拟器可能未预装相应的共享库,此时应选择静态链接方式,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