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零基础的初学者曾向我咨询Java相关问题,让我感到困扰的是,他们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Java难道只是盲目动手编程吗?显然不是。因此,我决定今天专门谈谈Java编译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背后的原理,夯实基础,真正掌握这门语言的核心机制。
1、 Java开发包含编译与运行两个关键阶段,相当于先制定一个方案,再让计算机执行。但编写方案时必须遵循特定语法,确保计算机能够准确理解并顺利执行。
2、 编写Java程序时,需创建一个以.java为扩展名的文件,这类文件被称为源文件,也就是程序员常说的源代码。它是学习Java的基础内容之一,涉及Java语法知识,属于之前提到的高级语言范畴,是程序开发的起点与核心部分。
3、 但这个Java源文件无法被计算机直接执行。要运行它,必须先检查代码是否符合Java语法规则。若语法无误,便可借助JDK中的编译器将该文件转换为以.class为扩展名的文件,这类文件被称为字节码文件(后续将详细说明)。只有通过语法检查,字节码文件才能成功生成;若存在错误,则无法生成。这一由源代码转化为字节码的过程,正是Java的编译过程。整个机制确保了程序在执行前具备基本的正确性与兼容性,是Java语言跨平台特性的基础环节之一。
4、 字节码生成为Javac编译流程的最终步骤。
5、 字节码生成阶段不仅将前期生成的信息转化为字节码并写入磁盘,编译器还会进行少量的代码添加与转换操作。
6、 当用户代码未定义任何构造函数时,编译器会在填充符号表阶段自动添加一个无参的默认构造函数,其访问权限与所在类相同。
7、 Java代码在系统环境中完成编译,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8、 安装JDK并配置环境变量
9、 在硬盘任意位置新建一个名为xxx.java的源文件。
10、 打开源文件,编写符合Java语法的程序代码,完成后保存文件。
11、 运行javac命令进行编译,若编译通过,系统将在硬盘中生成对应的.class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