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或剧烈气象变化引发的极具破坏力的巨浪。虽然有时被称为潮汐波,但这一名称并不准确。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产生的规律性涨落现象,而海啸的形成机制与之完全不同,尽管其影响可能受当时潮位高低影响,但本质上与潮汐无关。另一个名称地震海波也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并非所有海啸都源于地震,非地震因素如大型水下滑坡或极端天气同样可能触发。近年来,多起严重海啸事件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凸显出掌握海啸应对知识的重要性。要在海啸中成功逃生,关键在于提前制定应急计划,熟悉预警信号,保持高度警觉,并在危机来临时冷静应对,迅速向高地或安全区域撤离。
1、 评估所在地区海啸发生概率,若地处沿海地震带或曾有海啸记录,则风险较高。
2、 你住在海边。
3、 你所在区域地势较低,若不清楚具体海拔,请务必查清,因海拔常作为灾害预警的重要参考依据。
4、 海啸可能即将发生。
5、 当地政府发布海啸预警信息。
6、 自然防波堤因当地开发被拆除。
7、 若你所在区域曾发生过海啸,务必提高警惕。可前往当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向政府机构咨询。此外,联邦应急管理署官网提供各地区洪水风险等级查询服务,便于了解潜在威胁。
8、 太平洋火山带是海啸高发区,智利、美国西海岸、日本和菲律宾等地面临较高风险。
9、 提前做好准备,若所在区域海啸风险较高,应制定撤离计划并备好应急救生包。
10、 准备救生包,内含食物、饮用水和急救箱等必备物品。将其置于醒目位置,方便紧急时取用,旁边可放置雨衣以备不时之需。
11、 为每位家庭成员及宠物配备个人救生包,备齐应急药品,确保突发情况时及时应对。
12、 制定撤离计划时,应涵盖家庭、单位、学校及社区等各个层面。若政府尚未采取行动,应主动发起集体撤离预案。积极向地方部门和居民提出建议,阐明缺乏应急撤离方案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风险。需全面考虑疏散路线、集合地点、特殊人群救助等关键因素,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13、 与家人同事商议撤离计划,提前约定失散后汇合地点。
14、 开展撤离演练,确保家人和社区成员清楚撤离流程及安全集结地点。
15、 统计人数方法及伤残人士疏散方案需周密考虑。
16、 通过发放手册或举办讲座,普及撤离标识知识,可借鉴海啸预警的宣传方式。
17、 制定多条备用逃生路线,避免地震导致道路中断影响撤离。
18、 寻找安全基地,若无则需提前建造。
19、 注意自然征兆,如海水异常退去、动物躁动等。
20、 沿海地区遇地震应迅速撤离,确保安全。
21、 海面波动异常,海水骤退预示海啸将至。
22、 海啸前动物行为异常,常表现出骚动并寻找安全处躲避。
23、 关注官方警报,及时多渠道转发海啸预警信息。
24、 海啸时切勿贪恋财物,迅速携带救生包和防寒衣物撤离,争分夺秒确保安全。
25、 迅速向内陆或高地转移,远离海岸线,尽量到达距海3200米外或海拔30米以上的安全区域。
26、 提前设想退路被阻的情况,规划好撤离方向,并随身携带指南针以备不时之需。
27、 若被困无法撤离,立即寻找坚固高层建筑,迅速向高处转移以确保安全。
28、 若无法撤离至内陆或高楼,可攀爬高大树木以求生,树木越高越粗,生存机会越大。但若有其他选择,应避免爬树,因仍可能被海啸卷走。
29、 未及时撤离遭遇海啸时,应迅速寻找高地或坚固建筑避险。
30、 抓住身边能浮在水面的物体,如树干、门板等,帮助自己保持漂浮,避免下沉。
31、 警报未解除前切勿返回,海啸后续波浪可能更猛烈,务必远离危险区域确保安全。
32、 通过收听权威广播获取真实信息,切勿轻信谣言。
33、 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解警通知,提前知晓信息发布渠道。撤离时若原路受阻,应冷静应对,及时选择备用路线返回。
34、 海啸过后需持续保持警觉,残垣断壁遍布,水电食物供应或中断,疫病可能蔓延,应急计划务必涵盖这些灾后隐患。
35、 推动政府与社会共同制定灾后应对方案,涵盖救援、重建与预防等环节。
36、 应急供水保障
37、 开放安全房屋,收容无家可归者。
38、 确保能源与交通稳定供应。
39、 发放救灾物资。
40、 迅速设立医疗站抢救伤员
41、 预防火灾与燃气泄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