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始于分析系统目标和范围说明书,终于新系统推荐方案的审查通过,期间需依次完成多个关键步骤,全面评估项目的技术、经济与操作可行性。
1、 审核系统规模及目标评估
2、 系统分析员需重新审查系统目标和范围说明书,确认所解决问题确为用户需求,确保目标明确、范围合理,符合实际业务要求。
3、 重新核实新系统的规模与预期目标。
4、 修正表述模糊或不准确的内容。
5、 重新核实新系统的各项限制与约束条件
6、 通常通过多次访谈关键人员、细致研读相关资料以及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操作流程来完成上述工作。
7、 分析现有系统并开展研究
8、 新系统需继承现有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同时重点分析现行系统的缺陷与不足,进而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提升整体性能与用户体验。
9、 现行系统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0、 系统组织结构可通过组织结构图进行直观描述与展现。
11、 对各部门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处理分析,可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直观呈现各环节的运作关系与数据流向。
12、 系统数据流分析紧密关联业务流程,可通过数据流程图及数据字典进行清晰描述。
13、 设计新系统的总体逻辑架构
14、 高层次设想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旨在概括开发人员对系统功能的理解与构想。逻辑模型多以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联合表达,而物理模型则通常通过系统流程图进行描绘。
15、 可行性研究阶段只需绘制新系统的高层数据流图,其详细分解与细化将在后续需求分析阶段进行。
16、 获取并对比可行方案
17、 开发人员可依据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设计多种实现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需综合技术、经济等因素评估各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通过比较分析,选出并推荐最优方案。
18、 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完成可行性研究的最后一步是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完成后需提交给使用部门负责人及用户审核,由其评估并决定项目是否继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