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涵盖财务与国民经济两个层面。财务评价依据现行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测算项目收益与成本,评估其盈利及偿债能力,进而判断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1、 采用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的方法。动态分析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将不同时期的效益与费用收支折算到同一时点,统一计量标准,从而为各类方案和项目间的比较建立一致的评估基础。
2、 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为主。通过计算效益与费用,对项目及生产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形成清晰、综合的数值概念,进而开展经济分析与对比。
3、 将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与阶段性分析有机结合,突出以全过程分析为核心。经济评价旨在全面考察项目从建设到运营整个周期的效益表现,注重从项目起点至终点的连续性经济评估,确保决策立足于全周期的综合效益考量。
4、 将宏观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分析相结合,侧重于宏观层面。不仅关注项目盈利,更重视其可持续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所需付出的代价,全面评估项目的综合经济影响。
5、 将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侧重价值量分析。综合考虑物资、劳动和时间等要素对资金价值的影响,对不同方案的同一价值量进行评估,以此判断项目或方案的可行性。
6、 将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以预测为主导。经济评价应立足当前实际,进行合理预判。在评估项目时,除分析效益、费用的时点与金额等常规因素外,还需对潜在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科学估计,确保评价全面、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