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语义分析是最大瓶颈
说到智能语音助手,那么必然要谈苹果的Siri。这款软件让智能语音——一种新的交互方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2011年苹果推出Siri后,2012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类似Siri的智能语音助手,我们比较熟悉的有Google now、讯飞语点、百度语音助手等。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嵌入了智能语音功能。
中国的“讯飞语点”
但是在经过短暂的尝鲜阶段后,这些智能语音应用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火爆。大多数用户都把它们当成了玩具,试用几次后就不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这种新型的交互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刚性生活需求。
一方面,智能语音应用尚未整合大量生活信息,无法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智能语音助手在“语义分析”方面遇到瓶颈——软件无法理解多义词、近义词、反问语气,更别说俚语、俗语等其他短语了。
中文Siri表现不佳
目前,在“语音识别”方面,目前智能语音软件的表现都不错,各家都有办法减少语音识别错误。但“语义分析”则不同,它需要软件开发者掌握大量语言数据,而且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紧密,其难度之高并不是一家或几家公司就能完成的。
总之,对于智能语音类应用来说,2012年只是开始,这种交互方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苹果的Siri让用户接受了这种方式,而智能语音真正深入到用户生活,还需要好多个Siri来引爆,这个时间是否是2013年,我们还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