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多发于太平洋沿岸,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常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危害。
1、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或剧烈气象变化引发。其形成的巨浪在深海区域传播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700至800公里,仅用数小时便可跨越广阔的海洋。海啸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极小,能持续行进数千公里。在开阔海域,其波高往往不到一米,难以察觉。然而当接近海岸进入浅水区时,波长缩短,波高迅速上升,可骤增至数十米,形成势如万马奔腾的水墙,携带巨大能量冲击陆地,造成严重灾害。
2、 海啸的强度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形状和波浪特征影响,巨浪如冰墙般每隔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反复冲击,冲毁堤坝,淹没陆地,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破坏力极强。全球海啸多发区域基本与地震带分布相吻合。
3、 海啸并非自然发生,而是由地震或地壳运动引发的。简单来说,它就是因海底地震或地质变动所形成的巨大海浪。希望通过以上说明能为你答疑解惑,助你尽快理解这一自然现象的本质与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