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腾讯无线安全产品部总经理胡振东应邀座客ZOL,为大家分享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APP功能时,一些来自隐私安全方面考虑的问题解答。
其中有一个问题特别突出,就是在智能手机中安装了安全软件之后(这里我们以腾讯手机管家为例说明),用户如何来结合安全软件共同界定APP的安全性?在这里,腾讯无线安全产品部总经理胡振东先生为大家进行了分析。
腾讯无线安全产品部总经理胡振东作客中关村在线
分析包括两点
一、面对直接有害的威胁时。
如果目标APP运行时,自动地盗取用户手机GPRS流量,或者更有甚自动发送跳转连接引导用户转入其他页面的时候,如果用户使用的是腾讯手机管家,那么它将会直接拦截或者提示用户将有害的跳转外链的程序删除掉。分析一下,其实APP的这种行为相对是比较危险的,如同在PC端电脑平台一样,很可能这种弹出式的跳转程序将会使用户手机感染到外链带来的病毒或者木马。因此对于APP这种情况的界定,腾讯手机管家将会自动将有害外链删除,再通知用户。
二、安全软件的判断与APP观点不一致时。
这里我们使用到了“拟人”比喻,首先安全软件就代表了安全厂商的行为,而APP则代表的是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们。安全软件本身,它的职责就是来监控APP、优化系统、协助用户良好地去使用手机,是一种基础服务软件。那么,如果在安全软件认为APP的某些权限需求过多,或者去索取用户某项权限必要必要时,而APP开发者认为他们所需要的这个权限是配合用户的功能使用,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腾讯手机管家的解决方法就是,主动去跟APP开发者去协商,APP所需求的某些权限在用户使用反馈上,是处在受欢迎,或者是不受欢迎的范围内。给APP开发者提供相应的意见建议,当然如果APP开发者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么最终这些特定权限的给与不给决定权,是由用户自己来决定。
观点总结
其实,无论是安全产品,还是普通的APP应用,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服务于他们的终端消费者。所以面对的最终决断权都是用户自己。胡振东认为,任何一家公司在面对自己的用户面前,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和自身价值,首先是建立在用户基础上的,任何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去误导、引导,让用户去使用调用了的服务,都是不会得到长久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