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游市场冲击掌机市场
在刚刚结束的ChinaJoy上我们已经发现,手机游戏第一次以如此迅猛的架势闯入中国的游戏行业,而手游市场也就此变成了一片红海。而就在这次大会的某个论坛活动上,甚至有专家提出了手机游戏终将击垮掌机游戏的论点。对此肯定定有很多忠实的掌机玩家感到不服,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事实上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就在GMGC2013全球移动游戏大会上,腾讯副总裁马晓轶也表示:“手机游戏的趋势是无可避免的浪潮,未来在中国的掌机市场将可能完全被其所取代。”
当然对于这些言论,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从业者的“王婆卖瓜”行为,毕竟自己从事这个行业,如果再一个劲地唱衰显然说不过去。这就好比任天堂始终看不起手机游戏市场一样。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有数据来做支撑。
手游市场冲击掌机市场
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2012年里掌机游戏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80亿美元,而手机游戏则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
时隔半年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况,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DC与App Annie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iOS平台和谷歌安卓平台上的游戏收入已经远远超过掌机游戏的收入,是后者的三倍之多。
诸多的数据的确显示出手机游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掌机市场,而且已经把掌机从移动游戏领域中拉下了马。在这里我们还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大陆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存在自己的掌机游戏市场,所以这个趋势会更加的明显。
我们会发现这种变化几乎是在1~2年的时间里迅速发生的,用如此短的时间撼动了一个有10多年发展基础的掌机市场,手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2软硬件的飞速迭代升级
软硬件的飞速迭代升级
首先我们试图从游戏体验上寻找原因,毕竟游戏开发出来是给玩家玩的,如果手游的质量仍然与掌机游戏有很大的差距,那只能说明这只是一个跟风的和不成熟的市场,掌机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事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会发现近几年手机的处理器和图形处理能力几乎每年都会迭代提升,这个现象几乎是复制了PC的“摩尔定律”,强大的运算能力使得手机在运行游戏等大程序时毫不费力。这种迭代速度在掌机上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摩尔定律延伸到手机平台
根据腾讯的研究,目前最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其图形处理能力已经能够媲美2006年时电脑所配备的主流显卡。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以现在的智能手机性能,完全可以带动《魔兽世界》这样的PC大作。(不要惊讶,当年的《魔兽》几乎可以在任何一台主流电脑上运行。)
此外手机上的各种传感器也能够为游戏增加新的元素,这些都说明硬件设备不会是手机游戏开发的最大瓶颈,开发者完全有能力制作出平行于甚至是超过掌机游戏的手游作品来。
同时在软件方面,Unity 3D等专业游戏开发引擎也纷纷进驻游戏领域,对iOS和Android平台的游戏开发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伴随这些原本大作开发引擎的加入,手游开发商在游戏画面处理上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完全不虚掌机游戏。
而且有了硬件和软件双方面的支持,手机游戏的类型也不再仅局限于休闲益智类,像《现代战争》、《混沌与秩序》、《地牢猎人》、《极品飞车》、《模拟人生》这些FPS、RPG、体育竞技和模拟经营类PC大作也纷纷移植手机版。
目前手机游戏唯一的弱势在于操作方式的单一性,这点目前还无法与掌机比拟,尽管各种第三方手柄等外设产品不断上市,但仍然会给玩家带来累赘,毕竟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携带方便。不过如果真的是深度玩家,这点可以无视,有了手柄的手机几乎就等于是掌机了。
3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其实更重要的是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游戏形式这些因素都是次要的,哪里能赚钱资金就会流向哪里这是必然趋势。在面对全球15亿智能移动设备用户这片庞大的市场,没有哪一家游戏厂商能够低档如此诱惑。
手机游戏的市场优势首先在于用户基础庞大,任何一个智能设备用户都有可能成为某一款游戏的玩家,即便只有千分之一的转化机率,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上都会是一个恐怖的用户群。
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超过15亿
其次是市场模式,由于目前的移动操作系统主要是以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为主,且iOS和Windows Phone牢牢把控着本平台应用的发布权限,因此手机游戏在分发渠道环节将节省大量开支。
也就是说一款掌机游戏发到玩家手中可能要经过发行商、分销商、经销商等层层盘剥,而手机游戏只需在App Store和Windows Phone Store中直接下载即可,中间只有30%的收入分成费用。这也是变相地降低了游戏的开发成本。
当然,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各个分销渠道中产生的费用最后还是由玩家来买单,因此掌机只能通过硬性提价来直接出售游戏,而手机游戏则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营收模式。比如一款掌机游戏大作的售价在几十美元,而在App Store中最好的游戏也只需要几美元。但开发商的实际收益却并没有太大的悬殊。
所以我们在应用市场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免费游戏,通过平台化的发行方式,开发商可以通过广告赚钱,也可以通过出售游戏道具来赚钱。
总的来说,手机游戏市场的潜在用户更大,投资成本更小,且盈利方式更多样灵活。这样的新型市场自然要比掌机的传统市场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4游戏厂商的态度
游戏厂商的态度
有了这样的市场环境,自然就轮到了游戏厂商们在市场选择上的新调整,在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了多个游戏厂商将研发的重点放到了移动平台。而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传统游戏大厂的一系列举动也大都倾向积极拥抱手机游戏这一新的趋势。
去年,PSV版《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解密》的开发商Nihilistic就宣布将转型主攻线上和手机游戏,并不再制作零售盒装游戏。促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就是游戏销售额下降,游戏出版商亏损。
Nihilistic宣布转型
不同于任天堂的死守主机领域,日本又一游戏巨头KONAMI却是积极响应手机游戏的发展势头,将大量成功作品移植到了移动平台,比如重制版《魂斗罗》等经典游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实我们会发现,只要不是自身在从事掌机硬件业务的游戏公司都对手机游戏表现得很友好,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微软。我们知道微软的Xbox在游戏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主机业务与手机业务并不会产生冲突,所以像《光晕》这样的独占作品都被移植到了Windows Phone平台上,而且售价才几美元。
此外还有当下素有“手机游戏界EA”之称的Gameloft,而它的背后其实就是世界游戏巨头Ubisoft。Gameloft的《波斯王子》系列、《刺客信条》、《都市赛车》系列、《罪恶之城》无一不是媲美掌机游戏的豪华大制作。
所以结果就很明显了,游戏厂商将大量的资金、团队等资源转移到手机游戏领域,在掌机游戏方面的支持自然就会减少。由于主机大作的开发仍然会是重点项目,因此现在的游戏公司在资源分配上基本是这样的格局:大部分资金和资源都投入到主机游戏开发,原本在掌机游戏的投入被分流到手机游戏开发。
5游戏玩家的态度
游戏玩家的态度
游戏厂商的态度目前开来已经很明确了,但作为玩家群体又是怎么想的呢?可以想见的是现有掌机玩家绝对不会允许掌机就此没落下去,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感情上。
但游戏市场不仅仅由掌机玩家构成,还有大量刚开始玩游戏的新玩家,而这部分玩家在初探游戏领域时首先考虑到的自然会是支出成本。一个是拿出手机就能免费下载的手机游戏,一个是需要花300美元购买一台设备再花几十美元购买游戏的掌机游戏,会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掌机的成本支出是一笔不能避免的开支
同时这些年玩家的观念也在逐步转变,对手机游戏也不再采取抵制的态度。就拿对游戏最虔诚的日本玩家来说,原本的日本玩家是完全不接受手机游戏的,认为那完全是对游戏的侮辱;但后来他们又开始抵制横版的手机游戏,认为将手机横过来玩游戏非常愚蠢;而现在大部分玩家对此也释然了,手机游戏的高质量已经令他们刮目相看。
这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所谓的情结不过是对于陌生事物的不了解,玩家的最终目的其实非常单纯,那就是玩到好玩的游戏,至于平台形式什么的都只是浮云,一吹就散。
需要一提的是,手机游戏与掌机游戏的关系并不能用PC游戏与主机游戏的关系去套,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两个相反的关系,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用户群体的区别。
主机和PC玩家都属于重度游戏玩家,对于各方面优化更好的主机游戏自然更加倾心;而相对于前两种玩家来说,掌机和手机玩家实际都属于轻度休闲玩家,手机就算不是专门为游戏生产的设备也不会比掌机差太多,大家起点都低。
总结:有人会说掌机上的独占游戏才是重点,但我要说这只是掌机厂商自己的把戏,为了拴住用户而为之,在技术性上则完全没有必要。事实上主机游戏也是如此,但区别在于PC游戏是大家都不赚钱,而掌机游戏只有掌机厂商受损失。
所以可以看出,除了掌机设备厂商自己奋力抵制手机游戏之外,只专注于游戏开发的游戏厂商根本不在意掌机是死是活,资金都是自觉地流向赚钱的领域,比如主机游戏和手机游戏。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同样的需求体验(便携式的游戏活动)能够通过更廉价的方式实现,到那时手机游戏就会最终取代掌机。但在此之前,掌机将继续存在,只是会逐渐被边缘化。
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早年无法相像的事。现在大家都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无论是休闲小游戏,还是一些大制作,在手机上都有不错的体验。相比之下,掌机的前景不免令人担忧。
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