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作为一个互联网科技生活方式的鼓吹者,我又来了(手动斜眼)。今天我们仍然是要聊聊在移动互联网下,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生活和工作。要知道培养公众新的习惯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过这次我们决定说点实际的,就说说在当前状态下,我们的各种传统生活工作行为之间可以做出哪些改变,是否困难,是否值得?
你真的会花钱吗?
淘宝用了10年的时间培养出了中国网民的网购习惯,那么到现在将要面对的就是新支付方式的培养。这里我们不是说的网络支付,而是在说移动互联网支付,或者说管理自己的资产。
货币的历史从最初的金银,到银票,再到纸币,这一路的演化都是在遵循虚拟化的趋势,直到现在我们基本可以做到“看不到钱”的地步了。
从大宗购物开始,这样的巨型交易最先摆脱了“有形的钱”的束缚,转向账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到后来网购将这种模式向普通消费行为推进,然后在如今的小额交易上(路边摊买东西,小饭店结帐)遇到了障碍。
所以我们看到微信和支付宝的“零钱包”正在慢慢填补这个空缺。直到有一天我在58上买了一张二手床时,卖家当着我的面打开了他的支付宝钱包当面付,我知道时机已经逐渐成熟了。
移动支付到底可以为我们做什么?比如通过手机交电费、水费和煤气费应该成为我们现代人唯一的选择,而不是去银行窗口排长队。
但是这还不是重点,在当下我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一种使用手机进行线下支付的习惯,比如在超市商场购物刷手机,用手机还钱等等。有意思的是,现在我们甚至可以用手机充公交卡,你有兴趣试试吗?
这样的时代会在两年内快速到来,如果你还没有适应,你可能就会变成现在还不会网购的父辈人一样的境地。
最后我想说说信用卡的事,我现在的习惯就是但凡购物尽量使用信用卡,这意味着你省下的这笔钱可以继续在银行或是“某某宝”里多生一个月的利息。所以在当代,还在排斥信用卡的人就是和钱过不去(管不住自己手的纯属个人自制力问题,没人强迫你超支)。
而做到让移动支付作为你主要的支付方式,你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呢?零。这几乎是一件完全零成本的事,到现如今还没有普及开来只能说是观念问题。至于是什么观念问题,我们会统一在文章的最后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