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吹牛”几乎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当余佳文这个名字因为“一亿元”利润的一年之约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舆论导向再次将90后创业者的诚信问题引到风口浪尖。
虽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现有资金规模和渠道比较狭窄给新一代创业者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对比过去的互联网创业者,创业群体人数变大但成功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这给创业者带来不少压力。同时,互联网创业对企业发展速度要求更高。
新一代创业者表现出鲜明个性,不怯场、不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当他们感受到这种创业的压力,自然选择一条更为容易的捷径。吹牛能为创业者提供企业起步所需要的一切:关注度以及资金。但是同时,他们也面临吹牛被戳破所带来的诚信危机,这是一把双刃剑,而选择的权利永远把握在创业者手中。
创业者吹牛,更大程度来自于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于创业成功的焦虑。舆论以及投资人让他们信奉一个“真理”:谦虚越谦越虚,吹牛越吹越牛。但是,达不到目标之后往往带来更大的焦虑。
90后创业者
作为90后大学生创业与传统创业者不同,企业起步阶段并不具备盈利能力,很多企业甚至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众所周知,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吸引公众的关注为产品积累人气。投资大学生创业者,投资人看重的是激情和梦想,并不要求企业有具体的盈利模式,企业都是一边拿着投资人的钱,一边研究盈利模式。
佳文在央视节目“认怂”言论一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就质疑他的出尔反尔会对企业带来诚信危机。随后余佳文在道歉信中也提到其对于创业者诚信认知的薄弱。
这一年,我们看到太多动辄上千万的融资、太多上百万的活跃用户,看到很多宣传与产品现实的落差。夸大而不能落实的言论不仅伤害了企业本身,也伤害了90后创业者这个群体。
新一代创业者多少在互联网前辈身上学到“吹牛”的本领,然而最早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乐视等的“吹”更多是一种鼓吹,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吹嘘。吹牛与真牛的评判标准在于最后能否实现。创业者如果选择在公司起步阶段就吹牛,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影响投资机构对公司或者创业者的印象,而这种影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对公司后期融资也会造成影响。
其实新一代创业者有马佳佳、余佳文作为代表,但不是所有90后创业者都如他们一般狂傲。有90后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大部分的创业者还是兢兢业业,而这些靠宣传上位的行为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了伤害,未来他们将给90后创业者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