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hone更新到iOS9.1之后,大量用户反映系统的闹钟出现了重大问题,作为一个闹钟竟然“闹”不出声了。这让依赖于闹钟提醒起床和工作日程的用户相当苦恼。除了iOS9.1之外,部分Android用户也反映了相似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用户将这些问题直接交给了“正点闹钟”。
作为一款装机量挺大的手机App,正点闹钟完美解决了iOS9.1的“抽筋”表现,成为用户可靠的闹钟工具。通过正点闹钟提醒我们起床以及设置需要提醒的事件安排,是远超系统原生闹铃的体验。但是如果把这款软件单纯地看作一个闹铃,那就太低估它的能力了。
在一个天气不错的下午,我来到正点闹钟位于北京的办公区,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充满了干劲的80后就是正点科技的创始人兼CEO董博英。不过我们今天的重点却是他理解中的完全不同于想象的“正点闹钟”。
正点科技CEO董博英
对于闹钟应用,我们的想象就是设定好要在某某时间点提醒自己做某某事。但是董博英认为,这不是正点闹钟要做的事,或者说这不是正点闹钟最终目标。任何一个手机系统都自带闹钟,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需求,那么何必还要再开发一个第三方的闹钟软件呢?
通过与董的对话,我们找到了正点闹钟的几个关键词,分别是:管理超载信息、科学的算法以及事件与事件的关联。
管理超载信息,这是在信息爆炸时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正点闹钟则找到了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联合各个应用厂商共同来做这个事。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正点闹钟开发的SDK,合作伙伴通过接SDK的方式跟正点闹钟实现产品对接,合作方的内容会以“发现”区内容或响铃页面展示。用户可以选择订阅合作方的内容,当用户订阅的事件足够多的时候,正点就能通过算法帮用户分析推荐处理这些事件最合理的时间。
这么说可能会有些概念化,董博英就此向我们举了几个正在进行的案例。比如用户通过大麦网的App订购了某场演出的门票,那么当购物完成后,这个事件就会自动生成到正点闹钟中,形成新的提醒项目,从而在正确的时间提醒用户演出的出行。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会发现,正点闹钟做的其实是类似于Google Now这样的事。那么科学的算法是什么?董博英向我们介绍,通过SDK从其他App那里获取的提醒事件需要在正点闹钟里再进行一次编译,即通过科学的算法将现有的事件重新整合。
打个比方,当正点闹钟得到用户添加的“出行提醒”后,又发现当天又是用户的信用卡还款日期,那么正点闹钟就会提醒用户是否能够在出行前提前完成信用卡还款。
又或者,当用户订阅的《晓松奇谈》在凌晨更新了,正点闹钟并不会在第一时间提醒用户,因为这是凌晨提醒是没有意义的。这时候正点闹钟就会选择在更适合的时间(比如第二天中午)提醒用户。
最后是事件与事件的关联。董博英表示:“系统自带的闹钟应用在提供多媒体内容时存在天生的缺陷,而正点闹钟能够提供这样的需求。”这也成为了事件与事件关联的基本条件。
在正点闹钟的构想中,闹钟界面除了响铃之外,还应该能够提供图片等多媒体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将用户引导到相应的应用中。比如现在在正点闹钟的“发现区”有一个“按月份吃水果”的提醒项目,除了展示更多的图文信息之外,还能够直接将用户引入购买。
这也是正点闹钟的商业意义。董博英强调正点闹钟有着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帮助合作伙伴提升产品活跃度。
谈到正点闹钟现阶段的情况,董博英显然很满意,他表示:“现在正点闹钟的次日留存已经达到了70%,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好的趋势,闹钟的传统功能的使用率正在下降,而由团队自运营提供的‘发现’则在成为主流。”
“正点闹钟目前支持用户授权的短信读取功能,用户授权后能够自动识别短信中的有效信息,并将其生成新的提醒事项。这一部分功能现在占正点闹钟的大头。”这意味着,正点闹钟团队的设想正在逐渐被用户所接受,也是团队继续下去的动力。
事件触发型的应用在国内几乎还属于一个空白。由于移动互联网特有的形式,用户的行为数据被分散在各个App的独立空间中,因此想要整合用户数据只能通过与各个App厂商进行合作。这也是正点闹钟最有机会的原因,目前正点闹钟的合作伙伴囊括了很多大型手机厂商,以及视频、活动、游戏、电影、电台等热门内容领域的一线厂商,拥有广阔的用户群体和市场空间。
最后,董博英表示2016年正点的主要工作在于继续打磨产品,并深化训练机器,从而让算法更加科学。立足于产品是正点闹钟现在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