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结果及总结
好了,现在我们来将前面的各项测试结果进行一下总结,详见下表:
测试项目 | 前三产品(按先后排名) |
JavaScript性能测试 | Edge、QQ、360 |
CSS3支持测试 | 所有并列 |
HTML5兼容性测试 | QQ、360、Chrome |
Acid3测试 | 所有并列(除猎豹、傲游) |
图形加速测试 | Chrome、Firefox、IE并列 |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Chrome、QQ和360这三款浏览器的曝光率最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三款的综合素质是比较突出的。
Edge在其他的各项测试中排名一般在中等甚至偏下,但是由于在比重较大的JavaScript性能测试中取得优生,因此也算是挽回了不少面子。
三款较突出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所有的国产浏览器都采用了双内核模式,只不过这两个内核都是基于IE和谷歌的Webkit,所以可以说国产的浏览器基本上就是Chrome和IE重新套了一个壳儿。当然这样的好处是能够互相弥补Chrome和IE的弱项。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套壳产品在一些方面还超出了Chrome和IE本身。
当然,坚持自己的内核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也是Chrome、IE、Firefox和Edge的优越之处。这是因为内核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有能力对其直接进行完善和修改,而且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内核的优势以及潜能,恐怕也只有自己才清楚。
在这次测试中,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Edge。作为IE的替代者,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相较于IE有多少明显的优势,甚至在部分方面还不如IE,这让我们对它的信心又产生了动摇。
最后我想说,这个浏览器的横评最终的结果几乎很难撼动用户目前的选择。也就是说没有一款浏览器具有一种特殊的优势让用户放弃当前的选择,转而去使用另一款浏览器。这或许是人们越来越不在意这条产品线的原因吧,太久没有能够让人为之一动的变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