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商的逻辑和平台商的风险
所以,到底什么是软件公司的罗辑思维?那就是无视平台局限性,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更多的消费者就是最大的目的,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软件开发商都是抱着这样的目标的。
有人说不想做自己平台的软件公司就是目光短浅,对于这一点我是持反对态度的。确实,像苹果、索尼那样做成平台的确更赚钱,看起来也更伟大,但是成功的几率太小;反观Adobe这种不做平台只提供专业软件的公司在哪个平台上都活得很滋润。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根本没看到平台本身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
你能说Adobe是个目光短浅的公司吗?
就以索尼来举例子,索尼现在维系着PS这样一个看似牢固且旱涝保收的“任天堂模式”体系,其实是承担了巨大的商业风险的,因为平台和平台上的游戏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本质上是靠着高品质游戏维持的。一旦第一方工作室出现滑铁卢,那么就会撼动整个体系的基石。
最近的《无人深空》事件就让索尼经历了这类问题,尽管更多的玩家骂的是游戏开发商,但是一直力挺该游戏的索尼也遭到了用户的质疑:“我们一直都很信任你,但是你这次力捧的是个什么玩意嘛?”结果就是《无人深空》不管好不好游戏都卖出去了,但污点却留给了索尼。
好在《无人深空》并不是索尼第一方的游戏,如果那些索尼花重金养着的第一方工作室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后果可想而知。但是在开发商看来并无甚本质影响,因为风险全都是索尼担着呢。
现在再来看平台真的那么好做吗?风险大得吓人啊,所以微软能干这事儿吗?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微软已经解散了不少游戏工作室和团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风险太大搞不好就要出事啊。
最后再来看一眼微软现在是在什么思维逻辑下运营整个公司业务的。到这里有人会说,微软虽然不搞Xbox独占了,不是还有Win10独占吗?本质上还是平台策略啊,因为Windows是微软的基石嘛。不急,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10-K数据图
发现没有,Windows业务在整个微软的收入中已经降到第三了,而且是和手机业务成为唯二的下降的业务,其他Office、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学术/搜索产品、咨询和技术支持等“软产品”全部都是上涨趋势,其中Office和云服务是最主要的两大业务。所以你才会发现iPhone版的Office更新得比Windows Phone的都勤快啊。
最最后,谢谢大家能够耐着性子把文章看完,由于个人的思维局限,肯定还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大家如果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顺便,吐槽我名字的简直够了,吐槽完了记得圈粉啊!!!以后有什么有趣的话题再来和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