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知从何时起,笔者的很多朋友都变成了微博迷:初次见面二话不说先互加关注;吃饭前不许别人动筷子先拍照上传微博;正在开会却举起手机发微博……新浪微博似乎已成为一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在前不久的奥运热潮中,新浪微博的相关微博数已达到了惊人的3.93亿条,而Twitter也只有1.5亿条。坐拥3亿用户的新浪微博已成为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

深度交友成趋势 私密社交力克新浪微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微博的影响力只来自于意见领袖、明星大V、草根大号、媒体机构……这些不到总用户数5%的少数派创造着微博上的优质内容,正是他们利用自身的号召力为三亿用户提供着每天的兴奋点。但是,反观一个并无号召力的普通人,他发出的微博又有谁会关注呢?他的关注者对他来说重要么?他能从这些人身上得到什么样的反馈?他通过微博能扩大交往圈么?对于一个普通人,微博存在真正的社交属性么?
而且微博(包括Twitter)用户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信息出口,很多个人隐私在一次次转发中被曝光。信息传播的高速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像最近热炒的群P事件那样——毫无节操而又不被限制的传播过程,无疑是每一个受害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正是由于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私密社交”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私密社交不但包括“Path”、“Pair”类的封闭式社交App;也有类似于Google+、QQ圈子之类嫁接在大型平台上的功能型应用。但无论形式怎样,私密社交应用都有以下特点:用户能控制自己的信息出口,以保障个人私密信息不外流;交互性很强,用户发出的内容有人回应,用户之间能实现深度交友。这种新形式无疑让用惯了新浪微博的我们眼前一亮。
接下来,笔者将全面解析新浪微博的三大硬伤,并阐述私密社交应用如何能弥补这些不足,从而为人们的社交活动带来更大的便利。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