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社交看点之一:深度社交重隐私
通过对新浪微博的分析,其实我们已经发现:不论是社交网络还是社会化媒体,用户间高质量的互动行为才是平台发展延续的源动力。而私密社交应用瞄准的就是这一方向。
这一类应用并不追求信息的扩散速度,也不片面追求转发和评论的数量。用户可以把零碎的想法当下的状态告诉给特定的几个好友;也可以把一些不适合公开的观点和看法与特定的一小部分人交流;如果愿意将有些内容公布到公共社交网络如新浪微博上,用户也可以直接从私密社交应用中推送。

Path可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像“Path”就是私密社交的典型应用。“Path”是一个简单并且私密的社交网络。它其实是在建立在个人日记上的社交——先记录用户的大部分行为,在此基础上支持和身边最亲近的人分享。而且Path用户的好友上限只有150人,所以用户加好友前都要仔细斟酌。
很多Path的用户都把它当作Facebook的移动版,因为Path能带来良好的移动互动体验。在Path2.0发布不久,这款应用的每日活跃用户数在几天内实现了30倍的增长。
而另一类私密社交应用如“Google+”与“QQ圈子”则偏向于某一群体的社交与分享。这类应用支持用户在已有的联系人中选出一部分进行交流——用户可以自定义接收信息的群体,用户可以自行调整了隐秘信息的颗粒度。
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这类私密社交应用的分享效率也很高。Google+的“Circles”功能可以自动将好友分类。支持10人同时在线视频聊天的Hangouts功能,不仅适合用于举行网络视频聚会,还可以发起一场小型的网络现场直播活动。而尚未正式发布的QQ圈子也支持圈子内的文字和图片的分享,未来必会有更多内容加入。
总体而言,私密社交应用主打深度社交;用户可以控制信息出口;信息的传播质量很高,用户之间互动频繁;而且用户能通过私密社交扩展自己的朋友圈(QQ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